第一次接触虚拟货币

昨天朋友告诉我欧易可以薅羊毛,欧易 2 刀可以赚 50 刀活动资金。

这个活动的要求是: 1. 完成一笔交易。 2. 交易金额满 100 刀。

只要去买合约,2 刀一百倍杠杆,相当于交易金额两百刀,买了后马上市价全平后就满足条件了。

第二天中午活动资金就到了。但是活动资金不能直接提现出来,需要交易金额满挺多才能提。

开了双向持仓,50 对半分,各自买做空和做多,一百倍杠杆。

只要等到一边赚 50 刀,另一边亏 50 刀,就能提出来了。但是要不时看看。

然后朋友和我说,设置止盈止损 50 就行了。我铸币了,没有细想,只设置了做多做空赚 50 就停,没设置亏 50 停。

晚上洗完澡一看,天塌了,做空亏到了 75 刀,做多由于已经赚到了 50 刀停止了,相当于亏了 25 刀。只能市价全平了。(还好我没按教程买以太坊,朋友说以太坊能亏到 180 刀,直接爆仓)

最后就从 c2c 商家把剩下的二十刀提出来,跑路了。

虚拟货币相关知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 杠杆:百倍杠杆相当于调用百倍本金,赚的是百倍本金利润率,亏的也是百倍本金亏损率。但是不会让你一直亏,亏到本金没有了就会停止,这种情况就叫爆仓。
  2. 坐空:这是一直让我很困惑的问题,怎么降价还能赚钱?有个比喻,向银行借了 50 个苹果,然后将苹果以市场价全部卖出,等市场苹果价格降低,再买 50 个苹果还给银行(当然是有一点手续费的),没花完的钱就进入自己口袋了。有点像小时候的拿爸妈钱买东西吃回扣
  3. 欧易有什么会设置这些活动呢?一是要拉取新客,二是要新客了解交易流程,让新客有可能变成老客。
  4. C2C 是 customer to customer 的意思,c2c 商家会设置交易门槛,汇率也会高一点(提现出来不会亏太多,比如我看到是 7.4 这样)。我只有 20 刀,只能找交易门槛低的商家(汇率是 7.1)。
  5. 空投:早期区块链项目向用户发放代币,通常需要用户完成一些链上的交互任务,目的是增加早期用户和链上活跃度。所以我这种行为只能算是薅羊毛。
  6. 零和游戏:虚拟货币市场的钱不会凭空产生,类似赌博,赚到的钱是别人手上亏的钱。交易所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收取手续费。虚拟货币和赌博不同的是,赌博是随机概率(前提是没人出千),而虚拟货币可以通过一些因素去分析,提高判断的胜率。

区块链

顺便了解了下区块链,果然对一个东西祛魅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了解它。

基础构成

区块链的结构正如其名,由“区块”和“链”两部分构成。

  • 区块:可以理解为账本的“一页”。它像一个数据盒子,主要包含三样东西:

    1. 数据 :在特定时间段内发生的多笔交易记录。
    2. 自己的指纹 (Hash):一个根据区块内所有数据计算出的、独一无二的哈希值。
    3. 上一页的指纹 :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
  • 链 :正是每个区块里包含的“上一页的指纹”,将所有区块按照时间顺序像链条一样紧密地串联起来。这个设计创造了一个密码学的连锁反应:一旦中间某个区块(某一页)的数据被篡改,它自己的指纹就会改变,那么它后面所有区块里记录的“上一页的指纹”就全都对不上了,整个链条会立刻“断裂”。

核心特点

  1. 链长为王:这是网络的最高仲裁法则。当出现分歧或两条竞争的链时,全网会默认并遵循那条凝聚了最多工作量(即最长)的链作为唯一正确的历史。
  2. 工作量铸就信任 :增加新的区块需要付出真实的物理“代价”(即挖矿消耗的巨大算力)。正是这种高昂的成本,为数字世界的记账行为赋予了严肃性和安全性,并将现实世界的成本转化为了网络中的“信任值”。
  3. 账本历史不可篡改 :新记录可以不断被添加,但一旦记录被写入深层区块,就几乎不可能被修改或删除。(后面有写篡改的条件)这保证了历史的永久性和可靠性。
  4. 公开透明可验证 :网络中的几乎所有数据(除了个人私钥)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完整的账本,验证每一笔交易和每一个区块,确保系统规则被公正执行。

运作机制:一笔交易的完整生命周期

1. 交易的诞生 :私钥签名

账本上记录着许多交易。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地址(例如地址A)所有相关的收款和付款记录,来得出该地址当前的资产余额。

关键点: 如果一个矿工想作恶,在他的区块里伪造一条记录,比如“地址A向我(矿工)的地址转账2000代币”,这条记录会被全网发现是假的。因为记录里需要有 A 的私钥签名,网络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钥验证这个记录的合法性。(这也是要保护自己钱包的原因)伪造的记录会立即识别出来并丢弃。

2. 交易的广播与打包:矿工的工作

用户用私钥签名后,将交易广播到全网。矿工们会从“待处理交易池”(Mempool)中收集这些经过验证的、合法的交易,并将它们打包进一个“候选区块”里。

然后,矿工们开始进行“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即通过海量的计算去解决一道难题,争夺将这个区块添加到主链上的权力。

解题是一种随机时间,本身并无意义,是一种工作量证明。第一个解出题目的打包会被加上去,矿工获得一定的代币。

由于单人几乎不可能有收益,一般人挖矿需要加入到算力池里面,收益大家平分。

3. 交易的确认:全网的监督与共识

当一个矿工幸运地解出难题,他会立刻向全网广播他打包好的区块。网络中的所有其他节点都会成为监督员,进行验证:

  • 验证工作量:这个矿工的解题答案是否正确?
  • 验证内容:区块里的每一笔交易是否都有合法的数字签名?

只有通过双重验证的区块,才会被大家所接受,并链接到各自的链上。

安全基石:篡改的代价

修改最后区块(临时分叉)

这是网络中的正常现象。如果有两个矿工几乎同时解出题目,网络会暂时分裂成两条链。但很快,当下一个区块在其中一条链上被挖出时,这条链就会变长,成为新的“最长链”,所有节点都会遵循它,另一条短链则会被抛弃。这是一个自动修复的过程,也是为什么单笔交易需要多个“确认”的原因。

这就是敲定一个目前时刻的最终的结果。

修改中间区块(51%攻击)

正如您的分析:“如果某个区块上面记了 ‘A 向 B 借了 200 代币’,A 将 200 代币提出来后想删除掉这一个记录,那么后面的哈希值就会完全改变,链就会断掉。”

解决方案是:就将后面所有的区块打包,重新写上新的哈希值。

但这里的难度在于:攻击者在秘密地、独立地重新计算从第50个区块到第100个区块这51道难题时,诚实的网络(哪怕只有49%的算力)并不会停下来等他。诚实网络在不断地向第101、102个区块前进。

攻击者面对的是一个不断移动的、越来越远的目标。他必须用他那微弱的51%算力优势,去追赶一个由49%算力构成的、已经遥遥领先且仍在前进的庞大网络。理论上只要时间足够就能追上,但实际操作中,所需要付出的天文数字般的电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必然会引起的社区警惕和反制,使得这种攻击在大型网络上变得不切实际。

女巫攻击

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本1973年出版的、非常有名的小说及同名电影《Sybil》,讲述了 sybil 的女人具有十六个人格的故事。

如果一个人能伪装出多个身份,那就能动摇投票,或者利用多个身份赚取空投。

如果投票需要巨大的成本,就避免了女巫攻击,这就是挖矿。